褐粘褶菌
更新时间:2025-04-10
中文名称:褐粘褶菌
拼音名:Hè Zhān Zhě Jūn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oeophyllum subferrugineum(Bark.)Bond.et Sing.[Lenzites subferruginea Berk.]
褐粘褶菌摘录《中华本草》,属于中医药材,主要适用于祛风除湿;顺气;抗肿瘤。主风湿痹痛;胸闷胁胀;癌症。
原形态
褐粘褶菌 子实体韧,木栓质,侧生无柄或基部狭小如柄状。菌盖半圆形或扇形至贝壳形,(1-3)cm×(2-7)cm,厚3-9mm,常呈覆瓦状叠生或左右相连;盖面灰褐色至红褐色或黑褐色,密生短绒毛,后期毛渐脱落,有同心环棱及不规则的瘤突,使盖面凸凹不平;盖缘波状,薄而锐。管口面灰褐色至栗褐色;菌管褶片状,褶间距约1mm,褶宽2-6mm,褶缘薄,锯齿状,老熟后齿裂。菌肉锈褐色,厚1-3mm,软木栓质。孢子长椭圆形,平滑,无色,(7-9)μm×(3-3.5)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针叶树的倒腐木及木材上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山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读音:hè
[hè]
粗布或粗布衣服:短褐。 ◎ 黑黄色:褐煤(煤的一种,多为褐色,除可作燃料外,还可以提炼汽油、煤油、焦油等。亦称“褐炭”)。褐藻(藻类植物的一大类,褐色,是海底最主要的藻类,富含碘质和胶质,海带就是供食用的褐藻)。
读音:nián,zhān
[nián,zhān]
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:糖粘牙。 ◎ 用胶或糨糊把一种东西胶合在另一种东西上:粘贴。粘连。粘接。
读音:xí,zhě
[xí,zhě]
衣服摺叠而形成的印痕:百褶裙。 ◎ 泛指摺皱重复的部分:褶子。褶皱。
读音:jùn,jūn
[jùn,jūn]
低等植物的一大类,不开花,没有茎和叶子,不含叶绿素,不能自己制造养料,过寄生生活,种类繁多:细菌。真菌。病菌。菌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