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腿族
更新时间:2025-04-07
跑腿族,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、宅女的出现,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“跑腿族”。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,专门为“偷懒”的同学跑腿拿外卖、领包裹、送东西,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。
简介
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生宅男、宅女的出现,各大高校内出现一个特殊团队“跑腿族”。他们主要由家境贫寒的大学生组成,专门为“偷懒”的同学跑腿拿外卖、领包裹、送东西,收入每月在500元左右。
“跑腿族”的出现,立即引起争议。一些人很赞成,认为这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;而另一些人反对,认为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。
案例
下沙某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大二学生张彤,是“跑腿族”之一。
“很多同学不愿出门,愿意出钱找人买外卖,我们又缺钱,当然接生意了。”张彤说,他家境贫困,为帮助家里缓解负担,他专门为一些有钱的同学跑腿。
“我送一份外卖能拿1元钱,生意好的时候会赚很多。上周六,我总共送了40多份外卖,一天下来就赚了40多元,比别人兼职赚得多。”张彤笑着说,“粗略算算,我一个月能赚500块钱!”对于花费不多的张彤来说,这基本上是他一个月的生活费。
事实上,像张彤这样的贫困“跑腿族”不是个例,下沙大学城各大高校都有这样的身影。
“我帮同学拿网购产品,每拿一件产品收费1元。”“跑腿族”大二学生李孟说,自己专门为宅男、宅女收取包裹,最好时候一天赚30元。
李孟说,自己认识的“跑腿”大学生就有20多人,在下沙高教区内从事跑腿的大学生越来越多,同学们都叫他们“跑腿族”。
浙江丽水的梁薇从小家境贫寒,身体很差,但为帮家里分担负担,梁薇每天中午顶着烈日跑腿。“每次给别人买饭,自己就没时间吃饭,中暑的次数我都不记得了。”梁薇说,从事跑腿族1年来,最怕夏天和冬天,特别难熬。
而李孟说,有一部分大学生甚至晚上也不休息,穿梭在高沙商业区的网吧里,为小餐饮店送外卖。“很辛苦,很多人身体都垮掉了。”
在“跑腿族”里流传着一句话:“学历高不代表身份高,做生意看脸色”。
李孟说,虽然是同学,但也常会碰见不讲理的人。
“有时中午吃饭人多,我们的外卖送的晚,会被同学骂。”张彤说,对他们来说被同学批评已是家常便饭。“安慰下自己,毕竟是赚别人的钱嘛,看脸色也正常。”
对于,一些付钱的大学生认为很正常。“我付钱给这些同学,就是需要他们及时的送饭,如果他们迟了,那也耽误我的时间。”大学生马明辉认为,自己付钱了,跑腿的大学生当然要满足要求,否则将视情况扣工费。
浙江传媒学院的陈华辉就遇到过扣工费的事,“有一次我送外卖送晚了,一个学长就以饭冷了为由,只给我5毛钱。”
争议
大学“跑腿族”引争议
高校内“跑腿族”的出现,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
很多大学生认为,“跑腿族”的兴起是个好事。某大学大四学生刘庆宇说:“这是一举两得的事。一方面,跑腿族方便了部分大学生;另一方面,贫困生也在锻炼自己同时获取收益。”
对此,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李灵格则提出反对意见,李灵格认为,该现象虽然根源动力不在学校,而是由于社会经济市场发展所导致,但做为高等教育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,应该反思。
“虽然大学生不可避免社会的影响,但高等教育体现的是对知识分子的公平公等,如此一来,高校大学生贫富差距进一步体现,对大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。”李灵格教授表示,学校应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。
浙江财经学院经济学教授金戈分析:“虽然这样的行为是市场行为,从市场经济意义上来说各取所需,但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学校不合适。”他认为,在校园里形成学生雇员关系是严重错误的,使得学生关系不对等,高校必需及时进行教育甚至制止。
读音:páo,pǎo
[páo,pǎo]
奔,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:跑步。奔跑。赛跑。 ◎ 很快地移动:跑动。 ◎ 逃:跑出笼子。 ◎ 漏泄:跑电。跑气。 ◎ 为某种事物奔走:跑买卖。跑外的。跑堂。跑码头。跑单帮。
读音:tuǐ
[tuǐ]
下肢,在脚的上面,在膝上胯下的称“大腿”,在膝下脚上的称“小腿”。腿脚。 ◎ 器物上像腿的部分:桌子腿儿。 ◎ 特指经盐腌、洗晒、晾挂等工序加工成的猪后腿:火腿。云腿。
读音:zú
[zú]
亲属,泛指同姓之亲:族规。族长。家族。 ◎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:种族。 ◎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,他们有共同的语言、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:民族。 ◎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:宗族。氏族。部族。 ◎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:芳香族。 ◎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,一人有罪,把全家或包括母亲、妻家的人都杀死:族灭。 ◎ 聚合,集中:云气不待族而雨。